健全制度机制确保高标准完成任务
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召开在即,这次大会或将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并同各缔约方一起努力,争取如期完成《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妥善解决资金问题,向国际社会发出落实《巴黎协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
必须坚守的主战场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曾经告诉《英才》记者,有些PPP项目,收益率在1%-3%的PPP项目特别多,有一段时间没有一个PPP项目收益到基准利率以上,全都在基准利率之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当然也是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现实的情况是,还没到3年,很多环保项目甚至是环保企业就已经出现了问题,现金流紧张和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环保企业生存和发展不能承受的痛苦。节能环保行业也一样,一定会遵循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巩固综合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与那些专业能力强大、术业有专攻的民营企业合作,对中国节能的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任何一家环保企业要掌握所有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市场上这些融资遇到阻碍的环保类企业,必须直面过度竞争的残酷冲击。他认为最近两年前所未有的环保督查不仅正确,而且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永续发展负责。截至11月27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市PM2.5浓度已经快速恢复到优良水平。
11月26日夜,北京市PM10快速攀升后,在27日凌晨开始快速改善,目前已经恢复至轻度污染水平。为积极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生态环境部于11月22日第一时间发布区域预警提示信息,启动区域应急联动。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的最新预测预报结果,由于此次冷空气强度影响有限,污染物逐渐向南堆积,大雾天气将持续。同时,京津冀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短时出现沙尘,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将维持重度污染水平。
11月23-26日,中国华北、华东地区经历今年秋冬季以来影响范围最大、程度最重的一次大雾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3次发布大雾橙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河北、山东、河南省相关城市要求继续保持现有重污染天气预警状态,安徽、江苏也向行政区域内相关城市推送预警提示信息,要求各地及时发布相应级别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同时,受气象因素不确定性影响,30日前后,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等地区可能出现新一轮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将维持中至重度污染水平。检查共发现有39家企业和9个建筑工地未严格落实应急预案要求,占比1.2%。各地及时发布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生态环境部将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各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但受西北上游区域重度沙尘过境影响,以PM10为主要表征的扬沙浮尘天气随冷空气一起抵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并自西向东主导我国华北地区。预计河北沿山个别城市、河南大部、山东西部、皖北、苏北等部分地区的污染形势将于11月28日后得到缓解。在大雾天气的高湿度背景下,叠加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PM2.5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明显,导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经初步估算,各地及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约20%左右,有效降低了污染峰值浓度。
生态环境部230个驻现场工作组共720人,对照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清单,4天共检查企业(点位)4092个(工业企业3828个,建筑工地264个)经初步估算,各地及时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约20%左右,有效降低了污染峰值浓度。
生态环境部230个驻现场工作组共720人,对照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清单,4天共检查企业(点位)4092个(工业企业3828个,建筑工地264个)。此次污染过程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地区共37个城市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PM2.5日均浓度最高的城市为保定,26日日均值达到364微克/立方米。
同时,受气象因素不确定性影响,30日前后,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安徽和江苏北部等地区可能出现新一轮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将维持中至重度污染水平。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的最新预测预报结果,由于此次冷空气强度影响有限,污染物逐渐向南堆积,大雾天气将持续。同时,京津冀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区短时出现沙尘,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将维持重度污染水平。北京市26日的PM2.5日均浓度为217微克/立方米,PM2.5小时浓度于26日13时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并持续11小时,最高达288微克/立方米。在大雾天气的高湿度背景下,叠加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PM2.5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明显,导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为积极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生态环境部于11月22日第一时间发布区域预警提示信息,启动区域应急联动。
生态环境部将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及时指导各地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截至11月27日8时,受冷空气影响,北京市PM2.5浓度已经快速恢复到优良水平。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5个城市小时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1个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严重污染水平,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476微克/立方米(保定,26日16时),未出现因PM2.5浓度攀升导致爆表的城市。此次污染过程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46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33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13个城市发布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11月23-26日,中国华北、华东地区经历今年秋冬季以来影响范围最大、程度最重的一次大雾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3次发布大雾橙色预警,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检查共发现有39家企业和9个建筑工地未严格落实应急预案要求,占比1.2%。
预计11月27-28日,冷高压系统逐渐移出京津冀区域,沙尘系统逐渐过境,其所带来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状况将得到显著缓解,但部分城市受沙尘残留影响,PM10浓度短时内仍处于高位。预计河北沿山个别城市、河南大部、山东西部、皖北、苏北等部分地区的污染形势将于11月28日后得到缓解。河北、山东、河南省相关城市要求继续保持现有重污染天气预警状态,安徽、江苏也向行政区域内相关城市推送预警提示信息,要求各地及时发布相应级别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重污染天气影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但受西北上游区域重度沙尘过境影响,以PM10为主要表征的扬沙浮尘天气随冷空气一起抵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并自西向东主导我国华北地区。
11月26日夜,北京市PM10快速攀升后,在27日凌晨开始快速改善,目前已经恢复至轻度污染水平。各地及时发布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物排放强度
地方各级政府专题研究整治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专项行动顺利推进。包头市水源地整治涉及跨界、清拆补偿、交通穿越等诸多难点,包头市委、市政府综合施策,加强与相邻地市沟通协商,积极筹措补偿资金,编制包神铁路应急预案,安装道路穿越视频监控,有效解决水源保护区内养殖污染问题。
全区累计投入治理资金4159万元,在工业点源治理方面,关停保护区内工业企业5家,取缔排污口8个,拆除仓库1处,清理河道采砂点17处。赤峰市需整治的问题数量多、难度大,赤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依法拆除洗砂场、鱼干厂、机械仓库等违建项目,加快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在道路穿越路段建设应急防护栏、导流槽,切实保护群众饮水安全。
经监测,今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阿拉善盟等地区在用的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加大调度和督办力度,严格落实包保协调制度,及时帮助基层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1月13日,随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黄河水厂水源地环境问题顺利销号,内蒙古自治区63个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整治完毕,成为全国第五个完成2018年水源地整治任务的省份。在生活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解决农家乐污染问题7个,建设生活污水收集装置31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点8处。
强力攻坚 成效显著经过近一年的攻坚,今年内蒙古13个地表水型水源地均完成了保护区划定工作,并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蒲滩拐、昭君坟、画匠营子、磴口、黄河水厂、三座店等水源地进行重新划定,新设置界碑49块,标识牌、交通警示牌、宣传牌210余块,新建一、二级保护区防护围栏30.3公里,对老旧破损标识标牌全部进行更换。内蒙古成立了呼包鄂协同发展环保工作专项合作组,加强呼包鄂三市环境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协调解决黄河流域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为了让全区百姓喝水更加放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精准施策 突破难点针对专项行动整治工作难点,内蒙古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法律保障 措施配套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内蒙古先后制定实施了《水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计划》《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具体工作措施,做到了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紧紧围绕水源地保护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目标攻坚克难。
最新留言